系统管理

2002-2016年中国东北地区火点颗粒物排放时空变化特征


        开放式生物质燃烧(包括秸秆露天焚烧、草原火灾、森林火灾)过程中释放的各种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并且作为地广人稀的产粮区,大量的秸秆剩余被焚烧。目前对于森林覆盖和农田占有为主的东北地区的生物质燃烧排放时空分布依然缺少系统认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赵天良课题组通过利用覆盖全球范围、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FINN(Fire INventory from NCAR)火点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分析了2002-2016年中国东北地区生物质露天燃烧排放颗粒物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生物质露天燃烧颗粒物排放量春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一年中呈现双峰分布,峰值月份分别为4月和10月。颗粒物排放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地区以及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地区,高值区更多表现为自然排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另外在东北平原耕地农业区构成的一个火点颗粒物排放量大值带,呈现东北—西南走向,主要与人为活动(秸秆焚烧)有关。结合2002-2016年间东北地区OC/BC值的平均区域分布以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表明生物质露天燃烧排放重点区域由林地向耕地转移。影响生物质露天燃烧排放量的气象因素中,较大的近地面风速、低的相对湿度以及较高的温度会使得火点颗粒物排放量增加。

深入认识东北地区生物质燃烧颗粒物排放时空特征对该区域霾污染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意在探究东北地区开放式生物质燃烧颗粒物排放时空变化特征,为东北地区霾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该论文研究结果已在Sustainability期刊上发表(doi:10.3390/su10093353),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744209)等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mdpi.com/2071-1050/10/9/3353